大國相

余人

歷史軍事

轟隆!
二百五十時速的高鐵如同突然撞在壹面銅墻鐵壁上,時間仿佛突然慢了下來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1387章 林晧然的手段

大國相 by 余人

2022-7-17 14:49

  陳暹將送到嘴邊的酒杯輕輕地放下,壹副悵然若失的樣子。
  他擔任兩淮都轉運使已經多年,如何不知京官食鹽的弊端,更是曾經親眼地看到這些京城官吏押著幾艘大船離開揚州,深知此舉對鹽法的害處。
  只是他僅是壹個從三品的地方官員,哪裏敢去觸碰京城官員的事情,對這種事情歷來都是眨壹只眼睛和閉壹只眼睛。
  卻不僅是他如此,去年的董份和前年的鄢懋卿都沒有觸碰,這便證明這事情牽涉甚廣。
  現在這個難題擺到了這位新任的欽差面前,雖然這位欽差大人沒有冒天下之大不韙停止京官食鹽,但是采用了更加巧妙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弊端。
  壹旦京官食鹽需要通過兩淮都轉運使司衙門開具鹽引,那壹切都會透明化。南下的官吏從鹽場提取多少鹽,便要押送多少鹽回京,再也不能恣意大量采購並販賣謀利,從而掐斷了這壹條利益產鏈。
  其他在座的官員想到了林晧然此法的高明之處,亦是紛紛進行點頭,對林晧然再度是刮目相看,更是看到了林晧然身上想要做事的那份決心。
  平心而論,像林晧然這種真正做事的大明官員並不多。正是林晧然昔日返回廣東主持開海,這才有了今日的嶺南之新貌,更有了大明貿易的繁榮。
  酒席的氣氛悄然地發生著變化,若說先前很多官員對林晧然是劍拔弩張,但此時卻是多了幾分善意,甚至有人為著林晧然所折服。
  林晧然仍是最冷靜的那壹個人,對於京城食鹽的問題其實早有研究,當下不過是順水推舟罷了。只是他明白此行不是要標榜自己多厲害,更重要的事情還是要在揚州這裏紮下壹個根,讓底下能有壹幫為他所用的官員。
  他將余長慶的震驚的表情看在眼裏,便是似笑非笑地詢問道:“余推官,卻不知本官此法可妥當?”
  “欽差大人深謀遠慮,下官佩服!”余長慶倒還是保留著幾分熱血,顯得由衷地拱手道。
  他之所以甘願站出來挑事,壹來是受李瑜在背後唆使,二來則是他對歷任巡鹽禦史的不作為最已經煩惱透頂,卻是帶著壹些意見成分。
  林晧然認真地打量著他,卻是突然詢問道:“余推官能夠指出此弊,亦當得起憂國憂民之官員也。若是余推官以為本官此法尚可,那今日妳我便壹同起草奏疏,上疏朝廷請願,如何?”
  啊?
  陳暹等官員聽到這番話,紛紛震驚地扭頭望向了林晧然,眼中卻是夾雜著驚訝、不解和羨慕。
  林晧然現在是受皇上的遣派前來揚州整頓鹽政,京城又有著擔任吏部尚書的嶽父支持,若是他現在提出這麽壹個請求,朝廷必然會采納。
  壹旦這個新例被朝廷通過並實施,對林晧然這種京城高官並沒有多大的影響,但對余長慶這種地方小官員的履歷卻是光彩的壹筆。
  林晧然現在要余長慶壹起署名上疏,這簡單是給予了余長慶天大的恩惠,有著這出彩的履歷,其仕途必然變得更加順暢。
  余長慶自然知曉這是壹個天大的恩惠,卻是有些汗顏地拒絕道:“雖是下官提出京官食鹽之弊,但此法皆由欽差大人所思所慮。下官何德何能,焉敢居此大功!”
  咦?
  揚州府通判陳鳳鳴和江都知縣馬出圓頗是意外,便是疑惑地望向了余長慶。
  李瑜聽到余長慶拒絕,臉上當即掛著嘲諷的笑容望向了林晧然。
  “此事是由陳推官提及,故而本官才有此想法,此乃妳我二人合力的結果!不過陳推官想要跟本官避嫌,怕人說妳跟本官壹道人,那本官便不會勉強!”林晧然做了壹個解釋,然後話鋒壹轉卻道。
  陳暹等官員紛紛望向了余長慶,想知道這位推官會做如何選擇,而李瑜同樣緊張地望向了余長慶。
  余長慶卻沒有再望向李瑜,而是決然地拱手道:“那下官恭敬不如從命!幸得欽差大人擡愛,下官今後定助欽差大人整頓鹽法,令大明百姓得益!”
  卻不僅是在場的官員,旁邊的鹽商和士紳都看到了令人沮喪的東西,揚州推官余長慶已然是要投靠到這位新任欽差大人的麾下了。
  林晧然大贊壹聲,並是舉起酒杯道:“好壹個令百姓得益!吾輩讀書人,當為百姓做些實事,好對得起聖人的教誨,汝吾共飲此杯!”
  余長慶大受感觸,亦是不再計較鹽法改變會帶來的利益損失,便是恭恭敬敬地跟著林晧然飲了這壹杯酒,已然是堅定地站到林晧然的陣營中去。
  事實上,他亦是想要幹出壹番轟轟烈烈的事業,而不是寒窗十年圖壹點錢財。
  好手段!
  坐在壹旁的徐爌將這壹切都看在眼裏,卻是認認真真地審視著林晧然,發現這人比京城初見之時更令人難以對付了。
  林晧然現在的這個舉動,不僅是收攏了余長慶,且分明就是在千金買骨。
  現在余長慶僅僅拋出京官食鹽的弊端,且最初的企圖分明是要跟林晧然作對的,但卻仍然能夠獲得如此大的恩賜。
  其他官員凡是還有壹點權欲的,此時此刻必然是絞盡腦汁,為著林晧然出謀劃策,從而取得那“官升壹級”的巨大恩惠。
  或許在林晧然到來之前,他們這幫揚州官員是鐵桶壹塊,但隨著林晧然到來後的種種舉動,已然讓他們出現了裂縫。
  從城門口的揚州府通判陳鳳鳴和江都知縣馬出圓,到現在的揚州推官余長慶,誰都不知道接下來還會有誰,這位欽差大人正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壯大著。
  事實亦是如此,其他官員看著余長慶得到如此大的恩惠,卻是顯得蠢蠢欲動,更是有心要改變陣營了。
  林晧然看到壹些官員還有所顧忌,便是采用欲擒故縱的計策,對著眾官員淡淡地拱手道:“本官已有幾分醉意,便是先行告退了!”
  陳暹等官員紛紛起身,恭送著林晧然離開。
  隨著林晧然離席,特別是很多官員已經是“心懷鬼胎”,李瑜在這裏卻是壹刻都不想多呆,眾官員和士紳便是紛紛散去了。
  當然,壹些人散去只是表象,他們會在其他地方重新聚合。
  李瑜並沒有返回兩淮都轉運使司衙門,而是到了東邊的新城,在壹處充滿富貴之氣的宅子跟著陳伯仁等人會面,而揚州知府何東序便在其中。
  何東序在知道事情的最新進展,得知推官余長慶竟然被拉攏過去,氣得當即便是狠摔杯子並破口大罵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