靈魂畫手

無籽甜瓜

科幻小說

國立美術館。
百年藝術成就畫展。
本次畫展由文化部主辦,畫展上匯集了大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三百五十七章 高凡新作鑒賞會

靈魂畫手 by 無籽甜瓜

2022-7-17 14:37

  由霍萊因館長召集的‘高凡新作鑒賞會’在五月初舉辦。
  參與者包括長期與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簽有‘藝術顧問’職位協議的學院派教授、知名藝術評論家、收藏家,當然還有幾個霍萊因的藝術家老朋友。
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藝術顧問這個頭銜不止意味著豐厚的職業傭金,也意味著在藝術界的地位,畢竟他們可以對博物館的全部收購合約提供意見和建議,而入駐全球四大之壹的‘大都會博物館’,對壹位當代藝術家而言,是至高無上的榮譽。
  當然,收藏界與藝術家之間的‘力’是相互的。
  比如卓別林不需要奧斯卡來證明自己的偉大,但奧斯卡需要卓別林來證明它的權威。
  所以大都會博物館才會提供了壹間畫室給當世最著名的油畫家高凡,希望證明這位藝術家與博物館之間的羈絆。
  但過去十六個月的時間裏。
  這位創立惡魔派的年輕宗師巨匠的表現讓人迷惑。
  霍萊因和他的藝術顧問們,雖然沒有出現在畫家的畫室,但卻知道畫家壹直在做什麽。
  他在臨摹德加。
  並且還是臨摹了兩遍。
  作為印象派的奠基人之壹,德加對於現代藝術史的開創性毋庸置疑。
  但高凡在藝術史上的地位理應不遜色於德加,如果是壹名初學者,對德加的臨摹無疑是有借鑒意義的,但對於高凡這樣,已經形成自己風格的大師巨匠來說,對另外壹位大師的臨摹,就顯得不合時宜且非常古怪了。
  能夠忍受這樣的古怪,長達十六個月,已經是高凡的名氣和地位以及過去作品的‘偉大’在支撐,可在壹個月前,克萊因終於抗不住董事會的壓力和顧問團的建議,向勞倫斯下了最後通牒。
  現在,高凡的新作擺在所有人面前。
  卻有些讓人看不懂。
  這是壹幅60X80的作品,並不大,對整體背景的描述是模糊的,色彩較深,人物形體上則使用了淺色,模特坐在那,旭日的光照在她的臉頰上,這讓她顯得豐潤而富足,壹絲微笑掛在她的唇邊——這個表情在模特安娜臉上很罕見。
  “有壹點德加後期的風格,但並不相同,很……嗯,很平凡。”壹個藝術顧問說,德加後期是把古典主義的莊嚴融入現代主義中,所以那時德加的作品,美得絢爛,但眼前高凡的作品不壹樣,它的色調和構圖都顯得很……嗯,平凡。
  “高凡早期作品,就是《面具》組畫時,已經有很明顯的現代主義風格。”另外壹位學院派的教授說,“我有幸參與過PACE的壹場拍賣會,見過他還在上學時的壹副作品,當然,那幅作品有個古怪的名字,就不說了,我的意思是,更早期的時候,高凡的現代主義畫風就已經比較成熟,與德加相似。”
  “對,從《面具》組畫到《波士頓人》,壹脈相承,《波士頓人》是高凡在現代主義上的巔峰之作,是壹幅偉大的作品,那個時期的高凡,和德加後期更加相似,但德加作品是美、是激情,高凡則是洞悉心靈、是超越人性。”壹個資深藝術評論家說。
  “所以《American Art》的琳賽·波洛克才會說高凡讓現代繪畫藝術有了新的錨點,是對人類心靈的洞悉和解放。”學院派教授點頭。
  “再之後,高凡的幾幅作品,似乎想進行新的嘗試,包括《貓》、《擂臺》和《老兵》,他似乎想從現代主義轉向古典主義,這個轉變不同尋常,很少有藝術家會進行這樣的選擇。”那個評論家說,“當然,我認為這個轉型是失敗的,雖然他系列主題中的《佛》拍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價,但這並沒有給二十壹世紀的藝術探索留下什麽。”
  說完,這個在《紐約時報》擁有專欄的評論家望著眼前的高凡新品,抱著肩膀掐著下巴思考了壹會兒,然後才說:“我很迷惑於高凡創作這幅作品的主題性和繼承性,不是《波士頓人》現代主義巔峰的延續,也不是《佛》那種回歸古典主義的嘗試,他又走了第三條路麽?那他為什麽要去臨摹德加呢?”
  “或許他認為自己已經在兩條路上達到了巔峰,所以在進行新的嘗試?”有藝術顧問提出。
  “不不不!”那位參與過《萬蛆奔湧》拍賣的教授忽得發現了什麽似的,他宣布:“各位,我發現高凡創作這幅畫的繼承性了,妳們看,在幅畫裏,高凡選擇了他早期的創作風格,他的線條、著色和結構,與德加後期、也就是他的早期風格很相似,形體準確生動,線條朦朧流暢,色彩迷離變幻。
  但又與德加不同,高凡對環境光的渲染,明顯帶有提香的氛圍感,這讓整幅作品中充滿了壹種生動的情緒,只這壹點小小差別,就可鑒別出高凡與德加,德加對人物的描述是冷酷而疏離的,高凡則是好奇而生動的。”
  “所以,高凡在達到巔峰後選擇了回歸?”壹位藝術顧問琢磨著,“他現在正在回歸早期。”
  “但技巧更純熟。”學院派的教授補充,“當然,其表現力上,則是遜色於德加。”
  至此,這場鑒賞會已經進行了壹個多小時。
  各位藝術顧問找到了這幅畫在高凡創作生涯中的繼承性,不論高凡接下來的風格選擇,是否是回歸,這幅畫都足夠成為他藝術嘗試中的壹個標誌性動作,基於高凡此刻的身價和名氣,都足夠大都會博物館將其收藏了。
  結論是:雖然沒給人驚喜,但值得收藏。
  這時,霍萊因又說:“為了便於各位更理解高凡先生在創作這幅作品時的理念和表達方式,我把這位模特請到了現場。”
  請模特到來?
  這對於鑒賞畫作有什麽意義麽?
  在藝術顧問們覺得疑惑的時候,安娜·阿瑪斯,惡魔派的另外壹位畫家,已經應約進入了這個房間。
  “咦?高凡畫的是安娜·阿瑪斯?”藝術顧問們楞了壹下,他們對安娜·阿瑪斯也很熟悉,雖然這位女畫家並不經常拋頭露面,但至少見過照片和視頻,剛才在端詳那幅畫作的時候,完全沒有想到,這竟然是對安娜·阿瑪斯的壹張畫像。
  但此刻,安娜·阿瑪斯站在這張80X60的油畫旁,他們竟然越看越像,無數個細節,把畫作中的人和女畫家聯系起來,分明就是壹個人,但為什麽之前欣賞畫作時註意不到呢?
  ……神奇!
  所有藝術顧問都覺得自己的汗毛都要豎起來了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